马克龙“派兵乌克兰”闹剧:欧洲自己都搞不定,凭啥拉中国垫背?
法国外长巴罗刚在北京与王毅外长握手,马克龙就在巴黎紧锣密鼓地张罗着他的"志愿者联盟"计划。37个国家受邀,口号喊得响亮,可现实却是一地鸡毛——英国这个"铁杆盟友"临时变卦,承诺的3万兵力缩水到1万,还特意强调"优先海空支援"。美国更是直接缺席,白宫官员甚至公开嘲讽英法"只是做做样子"。这场闹剧背后,是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战略混乱,而马克龙竟还试图拉中国下水,简直是异想天开。
欧洲的困境显而易见。一方面,马克龙高调宣称要组建"志愿者联盟"派兵乌克兰,却又急忙解释"不是去打仗,只是威慑"。问题是,俄罗斯早已明确警告,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即视为开战。欧洲连自己的部队都凑不齐,内部争吵不休——英国退缩,德国犹豫,意大利观望,甚至连北约都未明确支持。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,凭什么指望中国去冒险?
更讽刺的是,法国一边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国"寄予厚望",一边却在经贸领域对中国频频施压。就在巴罗访华前夕,法国干邑白兰地对华出口暴跌60%,原因正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争端。如今特朗普又对欧盟汽车加征25%关税,法国车企腹背受敌,这才想起要和中国缓和关系。这种功利主义的外交策略,中国岂会轻易买账?
事实上,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清晰——坚持政治解决,反对军事冒险。王毅外长在与巴罗会谈时明确强调"多边主义",暗批美国的单边霸凌,同时也含蓄提醒法国:别想拉中国当挡箭牌。中国既无必要、也无兴趣卷入欧洲的地缘博弈,更何况马克龙的"派兵计划"连欧洲自己都搞不定,又怎能指望中国去填这个无底洞?
说到底,马克龙的这场"派兵乌克兰"大戏,不过是欧洲战略焦虑的缩影。美国逐渐抽身,欧洲手足无措,法国试图扛起"欧洲自主"的大旗,却发现自己既无实力也无盟友支持。如今巴罗匆匆访华,表面上是谈合作,实则是来探口风——既想在经济上求中国拉一把,又想在安全上让中国替欧洲挡枪。可惜,中国的态度很明确:欧洲的烂摊子,还是自己收拾吧。
